“啃老族”啃伤父母心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
但时至今日,这一观念正被颠覆。
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这些早该自立却因种种原因依然“吃定”父母的人被称为“傍老族”或“啃老族”。
严峻的现实是,众多子女不仅不能赡养老人,而且还在坐吃老人们微薄的养老金。社会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还将扩大。而中国将在十多年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啃老族”引发系列问题
“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比如社会、家庭、自身等,但“啃老族”这个群体及其可能引发的系列问题,确实让人忧虑。
对一些经济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子女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部分中老年人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新的心理焦虑“累得半死,才挣几百元。”这是24岁的张滨闲赋在家的理由。父母为他找过两份工作,张滨都以太辛苦为由放弃。
“只要他不出去惹事就好。”被“啃”的父母借此安慰自己,但无奈的背后是不堪重负和忧心忡忡。
在生活明显依赖父母的“新失业人群”之外,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隐形傍老”人群“首付靠父母”,几乎成为职场年轻人购房时的普遍看法。新婚的IT公司工程师王纲,刚刚在上海市区买了新房。虽然工作已5年,但王纲在购房时依旧还要向父母求援,首付的30万元是父母省吃俭用早早给儿子备下的。
“成年子女潜在的延伸成本难以估量。”专家说,经济成本尚可估算,父母为儿女付出的时间成本、健康成本、精神成本,却是远远无法统计的。“啃老族”真要“啃”到老?
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状态,近年来出现的“新失业群体”是“啃老族”里的中坚力量。
故事A职场有太多不如意主人公:石小雨男28岁其实我无心伤害父母,更不想让父母养着,只是职场上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只能请求他们给我一点时间和物质支持,我一定能行。
石小雨2000年于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父母为其在家乡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有经商头脑,适合当老板,拒绝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毅然南下。在外混了几年,但老板的梦还是遥遥无期,于是小雨索性回到家乡继续寻找当老板的机会,平时依然向家里要钱花。
故事B考上研也得靠父母养活主人公:张伟男26岁我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啃老族”,我也不愿意持续这种状态,但现在考上研究生与考不上研究生对我好像意义都一样了,我都得靠父母养活,我很内疚。
张伟去年大学毕业,女朋友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他毅然决定随女朋友去了西安,开始了自己的考研生活。儿子要考研究生,父母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每月的生活费都会按时寄到。
但是去年张伟却考研失利了。张伟也曾在西安试着应聘过一些公司,但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他看不上人家。
张伟打算还是继续考研究生。
眼见父母年华渐老,“啃老族”们还能忍心“啃”下去吗? “啃老族”正“与国际接轨”
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想断乳的子女。在“啃老族”问题上,我国正在“与国际接轨”,令人忧虑。
“啃老”现象并非国内独有。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20多岁、大学毕业不工作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
据统计,截至2003年,日本共有“NEET族”52万人。“NEET”数量的激增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4年10月,日本就出现了两起因就业和升学压力引发的集体自杀事件。
在2005年的年度预算中,针对“NEET族”,日本政府计划拨款810亿日元,帮助年轻人提高工作积极性。
然而在我国,虽然“啃老族”数量在不断增加,我们却还没有看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